加快转型 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常委 马洁
翻看区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年,能发现定海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城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了,多条城市干道提升改造后更加宽敞了,春节期间城区景观灯的布置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从这点点滴滴的变化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城市正在逆势前行,总体是积极向上、实干的氛围,这对于服务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提振了发展的信心。
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全力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两翼齐飞”,特别是对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包括“深入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做优做精全域旅游,招引建设具有定海辨识度的标志性文旅项目”等具体举措。目前旅游业迎来了复苏,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建议更加注重部分服务行业在转型中的“思想解放”,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组织部分人员外出考察观摩,借鉴成功经验,制定出台更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实操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助力服务业恢复发展。
推动服务业发展,建议针对定海的整体定位找准方向,发展“小、精、深”旅游,如探索将定海的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与医疗资源相结合,打造田园综合体下的养老新模式,并将有养老产业基础的区域作为发力点,配套“文旅+养老”新业态和优质服务项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深挖特色 助力小岛差异化发展奔共富
区政协常委 张高俊
近年来,海岛旅游备受大家的追捧,越来越多的小岛重现生机,迎来了发展旅游的新机遇,也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在这次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定海要“绘就‘一村一岛’美丽定海新图景”“高标准推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精心编制南部诸岛整体规划设计”。
建议“一对一”对小岛实施精准定位,深度挖掘小岛自身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比如利用小岛最常见的沙子、鹅卵石、铁锚等海岛资源,打造小岛人文景观、文化墙、特色民宿、观景平台等,挖掘老船木、渔网等这些海岛基本元素背后的故事,通过这种简单又接地气的方式让大家了解舟山海洋文化的奇妙,避免小岛间同质化现象发生,从而突显各岛的独有品位。发展小岛经济,建议引入社会资本,丰富岛上的商业业态,发展民宿餐饮业,做精海洋特色食品和海洋文化衍生产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此外,定海各岛优质气候和空气通透度都是观星的好条件,建议把星空文化和海洋文化、民俗文化、餐饮文化有机结合,开发多样化文旅品牌。要合理利用当地民俗文化节庆节点,举办推广活动,做好宣传,吸引大众登岛体验。
助力小岛奔共富,还要破解人才问题。建议出台“小岛你好”人才和项目引入专项政策,重点做好年轻人进驻小岛创业工作,带领岛民共同致富。同时,征集和规范“小岛你好”礼貌用语,特别是对小岛经营者的问候语普及,真正让大家体会“小岛你好”所带来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用活资源 让历史文化赋能港城标杆建设
区政协常委 刘佩军
定海,古称“翁山”“昌国”,清朝初年,康熙皇帝亲题“定海山”匾额,古城之名便由此而来。这座1200多年历史的“海上古城”,留下了许多文化印迹,也展现了定海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着力打造古韵流芳的人文之城、现代宜居的品质之城、风情绽放的魅力之城”这一工作要点。
定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但与国内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展示、挖掘运用等方面还需更进一步。比如市民游客了解定海“家谱”的形式还不够直观、场景还不够丰富,文旅融合产业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等。历史名人搭台,唱响文旅发展好戏。建议招引建设具有定海辨识度的标志性文旅项目,多点布局建设内容丰富厚重的碑亭、形象立体饱满的雕塑等载体,把历史名人从馆所、展厅等狭小的空间请出来,使之成为展示定海人文的生动写照。对于新建的基础设施,也可以多引用历史名人典故来命名。挖掘定海历史名人名迹名事,举办更多有定海特色的旅游节庆、文化艺术活动。将历史名人遗迹、民俗文化资源与“东海福泉”等诸多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历史名人主题旅游线路、文创产品等,拓展文旅产业内涵、产业价值。同时,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开展历史文物建筑空间信息采集,通过三维模型几何重建、纹理精细加工等途径,形成历史文物建筑数字模型,建立完整准确的历史文物建筑数据库,为历史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夯实基础,助推定海历史文化记忆延续。
提升能级 深耕粮油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区政协委员 徐兴东
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区区位优势凸显,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目前已聚集中储粮、省直属粮库、良海粮油等各类粮油加工仓储物流贸易企业40余家,形成中央、省、市三级储备格局。“有效承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化舟山粮食产业园建设”,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我区今年粮油产业发展方向,鼓舞人心。
但今年以来,全球粮食供应面临很大不确定性,稳定粮食自给率面临空前的压力,粮食保供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
建议利用老塘山五期码头优势,建设和改造一批粮食仓储设施,打通各仓储设施、出货码头之间的互通通道。推动粮油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舟山智慧物流枢纽,共同推动形成舟山市联通国际、辐射南北、市外一体、跨区发展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推行粮食加工标准化生产,确保品牌质量,打造“放心粮油”、争创“粮油名牌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比如可以充分打造“江海联”品牌,通过品牌推动,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从科技创新上突破,加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配齐专业科技人员,整合技术力量,着力在优质粮油种子引进、培养、推广和粮油精深加工上攻关,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粮油加工产业,以高能级平台引领高质量发展。
破解瓶颈 增加海岛群众民生福祉获得感
区政协委员 鲍紫燕
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回眸2022年,不难发现,我区多规合一因地制宜,塑造了富有新时代气息的美丽海岛。其中,定海南部诸岛中心的东岠岛和刺山岛,作为全市首批建设示范岛,通过“一岛一品”差异化发展,小岛风貌显著提升,旅游产业活力焕发,海岛共富成果初显。与此同时,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资源贫瘠等制约小岛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建议打造“外联内畅”的立体交通体系,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从小岛外部来讲,积极推动民营航线向国营规范化运营转变,科学设置航线、班次,提高群众满意度。同时着力构建便捷的岛内微循环交通网络,通过打造小型游客服务中心,优化交通运行组织建设,强化岛内交通工具配置。此外,通过构建“陆海统筹”的一体治理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协调联动的治理工作整体格局。强化对海洋污染的监测监管、加大公众宣传教育等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针对补齐海岛公共服务资源短板,通过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海岛搭建区域一体化健康服务信息平台,建立海岛远程医疗服务站,完善海岛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承接省民政厅“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行动相关政策,因地制宜用足政策“红利”,共享优质养老服务发展成果。深化养老服务区域协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定期上岛为老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服务,秉持“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理念,增加海岛群众民生福祉。
优化调整 推动城区特定路段非机动车有序通行
区政协委员 姚青松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动城市功能持续升级,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造城市美好生活宜居地。在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定海要“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持续推进城市道路改造建设,系统提升文化路、东河北路、人民北路等道路26条”。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日益增多,城市道路上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川流不息。在定海城区的主干线上路口都有箭头指示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可以按各自指示灯各行其道。而在城区部分路段,如解放路、昌国路等就只有圆盘灯,存在同向行驶过程中非机动车侵占机动车道左转的行为。这一问题极大延缓了机动车过红绿灯的速度,易造成交通事故。
交通规划是获得良好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只有经过合理的规划,才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否则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造成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损失。建议相关部门对城区多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调整,增设非机动车信号灯,解决非机动车通过路口时,与右转车辆冲突的问题。同时,左转非机动车可实现一次过街,提升路口的通行效率与安全。交警部门可加强宣传,引导群众规范出行。在上下班高峰期,对特定路段进行通行指挥,提升通行效率与安全,优化非机动车与人车混行问题。此外,针对非机动车通过时侵占机动车车道左转问题,应当禁止非机动车在绿灯时左转通行,解决机非交织冲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