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大力推进教育‘双减’,营造学生健康成长好环境”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2-09-13 浏览次数: 来源:定海政协

为全面了解我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切实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根据区委、区政府、区政协2022年重大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实地走访调研了我区部分中、小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并同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教师、家长代表等座谈交流,在深入了解我区“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及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以下报告:

一、“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定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成立了“双减”工作专班,制定了“双减”工作实施方案,注重发挥学校落实“双减”主阵地作用,支持和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积极鼓励支持第三方优质非学科类机构等社会机构通过遴选进入课后服务监管平台,进一步丰富学校个性化课程,推动我区中小学融合课程及创新课例项目与课后服务工作有机衔接保障机制建设,平稳有序推动《意见》在我区31所义务段中小学校落地落实。

(一)切实做好校内课后服务。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均已开展了“5+2”模式课后服务(每周5个教学日每天至少开展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9663名中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占比为80.68%,参与教师1899人,占比为95.67%,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充分挖掘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积极指导各校推行课后服务“一校一策”,提升小学“1+x”(作业辅导+多元拓展课程)课后服务和初中晚自习服务的质量。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育工作,以期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期间培养一项或多项体艺特长。

(二)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加大“双减”政策宣讲,组织召开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专题会议,以多种形式宣传国家、省、市“双减政策”,进一步规范招生、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收费退费等行为。加强督查检查,组建由教育、市场、民政、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依法依规对各类违反“双减”精神、侵害群众利益的培训机构以严肃处理,确保各家机构能严格落实“双减”精神规范开展课外培训。积极引导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通过“营转非”、停止办学等形式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目前为止,全区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清零。

(三)协调抓好多部门配套保障。大力健全教育部门主导,人力社保、财政、交通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双减”工作推进机制。实施课后服务错峰下课,联合交警部门“护学岗”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协调市政部门完善校园周边路段路灯配备等;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晚间公交和住宿问题等需要;配建或扩大已有食堂容量,保障师生就餐需求;合理保障教师的阳光取酬等。

二、“双减”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服务质量待进一步提升。“双减”实施以来,学生课业负担有了明显改善,但学校管理的质与效仍需进一步提升;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方面,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元化活动实践课程群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初中晚自习服务方面,学生整体参与率还相对偏低,学校管理质量等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二)校外机构监管治理待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各机构基本能落实“双减”精神开展规范培训,但仍有疫情防控不到位、培训教师资质不达标、不按规定时间开展培训、未在“舟学培训”平台规范收费等行为存在;个别机构和个人开展小规模隐形变异的培训行为还屡禁不止。

(三)中小学教师、学生负担待进一步减轻。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晚自习)以来,课后服务项目还很单一,学生和教师特别是初中学生教师已出现超长在校时间,使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急需采取有效措施的“降压”。同时,种类繁多的非教育类行政性任务和要求严重牵制着学校、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应当引起重视。

(四)家长的育儿观念待进一步转变。“双减”的实施后,家长中间滋生了“教育焦虑”,引起“课内减负、课外增负”的问题,致使家庭教育偏离了正常和正确的轨道。 家长的焦虑不减少,学生的负担便不会减轻。

三、对策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希望在落实“双减”,把应试教育负作用降到最低的同时,大力推动“双增”,让中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培养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成为有学识、有才艺、有健康体魄的强国之基。

(一)进一步提升校内教学和课后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鼓励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设计基础性作业之外,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探索建立启用区域中小学家庭作业监控数字化平台,从家庭作业公示、作业时间监控、学校作业量预警、作业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作业的闭环管理,在作业“减负”的同时更有效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升。二是因地制宜制定课后服务项目,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在课后服务时间内,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等,更多的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才艺类能力培养服务,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需要。加大校外研学基地的培训和建设,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同时缓减场地设施的制约。倡导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向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购买服务方式拓宽课后服务渠道,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的种类和质量。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借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经验,设立能够基本反映实际能力的教师职业能力“硬门槛”,重点从师范类专科毕业生中严格选拔,择优录用,把好教师“入口关”。建立“老师课后服务自愿”机制,确保课后服务质量。

(二)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监管。一是继续开展常态化巡查。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地毯式排查,对违反“双减”精神的培训机构从严从重处罚。同时,继续加强部门联动,构建街道、社区、网格员三级网格化动态排查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厉打击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等名义进行隐形变异培训。二是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工作的同时,根据《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依据本地的实际供需,科学设置准入条件,尽快列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白名单”。

(三)进一步加大教师、学生的关爱力度。一是为教师“减负”“降压”。根据学校实际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教师休息时间,改善办公环境为教师设置“能量补给站”“心理驿站”“健身活动站”等保障教师身心健康。通过购买服务、引进社区资源、强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增加课后服务校外资源供给比例,同时提高老师课后服务取酬标准,保障教师合法收益。减少非必要教学工作、为教师子女提供专用活动场所等。二是为学生“营养”“健康”。提早规划新建或改扩建学校食堂,严格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学生在学校食堂能够吃得安全、有营养。鼓励施行营养套餐制,满足学生的不同就餐需求。科学配置和建设学校体育、才艺等活动场所、场馆和辅助设施,保障学生课间课后活动有设施有场地。设置“吐嘈”室、音乐放松室、心理沙盘室等多种功能室,教师带头咨询,引导学生正确心理疏解方式,倡导心理老师主动走进学生中间,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遇到的心理难题,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四)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努力形成减负共识。一是家校社加强协同,发挥各方资源力量,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构建共谋、共建、共享的和谐教育生态。二是优化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体系,考核体系必须同“双减”背景下的教育相适应,打破学生考试成绩唯分论,从源头上切断学校、家长、学生的焦虑源。三是依法依规严厉打击不规范、隐形变异培训行为。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同时强化对幼儿“早教”类培训机构的监管。四是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将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就业工作体系提前到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提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和规划职业生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