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推动油品全产业链发展,优化细化全区新材料产业基地规划布局,根据区委、区政府、区政协2021年度重大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区政协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有针对性地到市、区两级有关职能部门走访咨询、交流座谈,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考察参观,到省内先进园区学习取经,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众筹各方良策,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参考。
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拓展区块基本情况
2021年4月2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区块拓展有关事项,同意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区块拓展工作,拓展区块规划面积17.10平方公里,纳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其中涉及定海的有2个区块,分别是规划面积4.16平方公里的定海工业园区东拓展区块(图表1)和规划面积7.13平方公里的金塘北部围垦区块(图表2)。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拓展区块具有区位条件优越、市场腹地广阔、岸线资源丰富、建港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宽松、土地资源稀缺、发展平台高端等重大优势。
根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金塘北部围垦区块将形成西侧以乙烯产业链、丙烯产业链、苯乙烯产业链为主,东侧以裂解碳四碳五高端产业链、芳烃高端产业链、正丁烷高端产业链为主的两大产业区。依托绿色石化基地及周边地区原料和码头资源优势,发展高性能树脂、特种橡胶、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及其下游产品、完全降解塑料、PTA下游产品。
定海工业园区东拓展区块位于舟山本岛,距离周边居民区近(最近居民区为区块西侧毛峙村),规划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功能材料,利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聚醚多元醇产品延伸发展绿色环保聚氨酯制品产业链(聚氨酯泡沫、聚氨酯合成革、氨纶等,应用于家具、服装、鞋材、家电、汽车等领域);同时为舟山及周边地区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提供膜原料,发展高性能分离膜、水处理剂及特种工程塑料;结合舟山地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较多的情况,发展配套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
目前,金塘北部围垦区块和定海工业园区东拓展区块的规划编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正在逐步有序推进过程中。
二、面临困难
(一)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一是统筹联动不足。我区虽成立了金塘绿色石化拓展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但尚未明确专门牵头职能部门和各部门职能划分,造成部门之间统筹联动不足,没有形成整体合力。部分专班人员实为“兼职”,主职工作已经非常繁重,投入产业链谋划发展的精力十分有限。二是招商力量分散。市、区、园区三级招商力量较为分散,信息、资源难以整合,缺乏协作互动,特别是面对国际头部企业,仅凭园区力量难以有效对接。精准招商对象急需框定目标范围,具体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三是发展受制较多。以港口为依托的石化产业集群竞争异常激烈,同处长三角地区,我区在新材料产业起步方面劣势明显。此外,拓展区块规划与宁波——舟山港规划之间、金塘围填海工程的审批手续与生态红线(海岸线)之间、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金额与园区税收地方留存比例之间、失土农民养老保险标准与群众主观诉求之间还存在一些冲突,危化品物流运输等地方性配套体制还不完善。
(二)行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是直面能控挑战。我区2020年度能源“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未完成年度任务,在“双碳”大背景下,浙江省作为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地区,将执行更为严格的审查制度(单位增加值能耗超过0.52无法通过审批)。预期投产后,仅金塘北部围垦区块将新增能耗600万吨标准煤(等价值,不包括原料为200万吨标准煤),而全省仅2000万吨,拓展区块完成能控指标压力突出。二是叠加环保高压。拓展区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无法承载拟新增的淡水用水需求和废水处理要求,氨氮、氮氧化物、VOCs等各类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削减替代来源不足,对我区整体环境质量改善的负作用明显。三是集聚安全风险。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大多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园区内多家化企聚集虽有利于集中监管,提高安全管理效能,但同时也将加剧安全风险。一旦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就很有可能累及相邻企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园区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安全保障要求。
(三)内生动力较为匮乏。一是石化人才瓶颈亟待突破。本地石化高技能产业工人和管理团队相对欠缺,特别是缺乏工程化及安全环保方面的技术人才和创新能力,在政府层面尤其匮乏,如在前期招商引资项目评估工作中均委托行业内知名咨询机构,导致沟通联系成本和委托费用较高,管理链条人为拉长。二是公共配套设施亟待完善。各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尚处于园区建设的初级阶段,园区的公共交通、员工食宿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仍不健全。园区周边商、教、文、卫等城市功能匮乏,居住舒适度不高,招商引才遭遇限制,也易造成产城融合发展滞后。三是邻避效应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石化类项目落地在我国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且大体上呈现出被“妖魔化”的趋势。群众往往对影响评价结论、专家意见表示不信任,盲目听信关于项目产品毒性的夸张言论,同时结合地方主义、保护主义等情愫,极力反对“邻避”项目落地。该项目建设过程潜存较大舆情风险。
三、对策建议
定海作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拓展区块的主要承载地,必须加快协同、健康、创新发展进程,更好发挥新材料产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引擎作用,全力推动油品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规划先行推动拓展区块协同发展。一是要构建“链长制”大管理格局。要主动加强与绿色石化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以及六横小郭巨围垦区块、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块之间的联动互通,推动形成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整合提升后协同有效的管理体制。要学习借鉴在领导小组中融入“链长制” 思路,充分发挥党政主要领导“一把手”统筹资源和拍板决策的优势,并建立“专业专职专事” 的工作专班,明确专班人员脱离原工作岗位,以集中办公制、实体化运行和项目化管理促进整体效率优化。如在杭州湾上虞经济开发区,由上虞区委书记亲自担任新材料产业链“链长”,牵头组建产业链服务专班,实施“企业吹哨、链长抓总、部门报到”联动办理机制,“链长”牵头每月开展“现场解难、常态服务”活动,全面推行代办制、容缺受理制等,重点解决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创新项目落地开工、重点企业平稳运营、创新技术攻坚突破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区域稳增长、抗风险能力。二是要构建“一盘棋”大招商格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拓展区块获批使之凸显稀缺属性,企业入园意愿强烈。在此背景下,把新材料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确立为我区经济发展“一号工程”,落实好“一把手”直管招商的机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领专业化小分队,到国内发达地区的主要化工园区开展精准招商工作。要充分借助中央、省、市级各类重大平台广泛推介,通过承办行业论坛、邀请潜在投资者不定期举办招商沙龙等方式,针对行业潜在投资者进行更具针对性、更能突出吸引力的宣传。要突出招大引强、优中选优,重点引进附加值高、财政贡献大、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膨胀规模,努力提升园区的档次和水平,力争使定海新材料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要着眼石化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汇总建立好在谈项目库和备选项目库“两张清单”,顺势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资料永久保存,根据市场、技术、资源、政策的变化,及时对意向项目进行科学研究论证,形成筛选评估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构建“全景式”大产业格局。作为新材料产业“后来者”,定海等不得、慢不得、更拖不得,要充分发挥金塘北部片区、定海工业园区东拓区块各自比较优势,紧盯“时间表”,绘制“作战图”,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趟出一条新路。要以新材料产业链为纽带,探索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 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建设企业级研发中心,建立新材料中小生产试验线基地,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组织方式,加快取得一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要加快相关规划调整,特别是宁波舟山港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热源点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调整,以利于全盘统筹,避免项目无法落地等相关情况的发生。在危化品运输方面,可以看到我区潜在市场庞大,但也需要前期巨大的投入,要探索建立运输风险数据库,尝试危化品运输车辆“错时限行”通行舟山跨海大桥、舟岱大桥等主要通道,争取建设宁波对舟的危化品专用码头,进一步降低危险品物流运输门槛和成本。要积极拥抱共享经济,督促新材料产业链上多家企业打通物流运输信息,广泛实现危化品运输的拼仓、拼箱、拼车、拼配。
(二)科学理念引导拓展区块健康发展。一是要紧抓“绿电转型,蓝碳增汇”机遇。建议提早争取省发改、省环保等部门对能耗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分配实行增量存量差别化管理,避免单纯以项目设计能耗为基数分配目标数值。同时,对涉及重大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争取实行能耗单列,使其不占用全市能耗指标,不纳入地方“双控”考核范围。更应看到,“能控”并非“封杀”,不是运动式“减碳”,而是要以新理念、新方式谋划新发展。要聚焦低碳高效产业谋大招强,倒逼高碳低效企业“腾笼换鸟”。提前谋划建立碳中和研究院,利用长三角的科研与工业基础,突破孵化一批“绿电” “蓝碳” 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率先推进“绿电”“蓝碳”交易,以解决企业超出基准的排放额度,力争能够在年度相关目标考核中予以抵扣,为新材料产业发展争取更多减排空间。要强化改革创新赋能,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引领作用,探索实施“碳均论英雄”,搭建“双碳”数智平台和多跨应用场景,完善企业减排降碳激励机制。二是要落实“谁有能力,谁来治理”思路。环境治理方面,要转变“谁污染谁治理”为“谁有能力,谁来治理”,坚持排污者付费、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推动的原则,对基地环境实行整体管理。如在VOCs治理方面,谋划建设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参对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航监测” 模式,科学精准有效地开展监督工作。要科学构建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通过产业的合理组合推进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各生产环节产品集中在区域内吃干榨净,特别是加强废物和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实现园区内生产污染物减量化,进而实现园区的共生耦合和可持续发展。处于本岛的定海工业园区东拓区块,必须选择环境污染小、危险系数低、本质安全 高的化工项目,完善各种环境保护制度,针对居民集中区等敏感区域设立生态隔离带,使区块环境管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三是要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则。要制定入园企业安全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先选择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工艺先进的优质大型企业入驻园区。要探索打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发挥各部门联合监管的合力优势,对园区入驻企业及项目的经营、仓储、运输全过程实施安全评估动态监管,建立拓展区安全发展保障机制。要加大安全治理力度,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狠抓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源头管理,规范装卸及运输,按照风险可控原则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要通过科技进步削减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固有危险性,不断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本质安全。
(三)要素支撑保障拓展区块创新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整合区域人才资源。面向政府重要经济部门实行“聘任制公务员”模式,重金招聘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作为政府雇员,进一步拓宽人才来源渠道,优化党政人才结构。对引进的国家及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人才,在“留住人才”上做文章,如出台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强本地配套人才支持培养等。对不能常驻园区的,探索以“人才飞地” 模式为园区提供智力支持。要利用好“山海协作”“甬舟一体化”等资源优势,抽调现有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通过挂职锻炼、脱产集训等方式分批分类到省内一流高校及石化基地学习,定期邀请石化行业专家来企授课。要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二是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处理好园区建设阶段性和基础配套的关系,学习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内先进园区“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做法,加强超前开发理念,筹建立园区间公用资源共享机制,高标准开展定海工业园区东拓区块规划编制功能布局,加快区域控规落地,提前谋划排污、用能、供热、公共管廊、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等共享公共配套工程设施,集约节约利用公共资源,在此过程中可引入市区相关主要国资公司进行运营管理,以进一步争取市级部门支持。要逐步完善园区生活必须配套,不断增强区域社会服务功能,将园区由单纯的生产区向功能齐备的城市新区发展。三是要进一步凝聚全区思想共识。建议按照“先机关后基层,先领导后干部,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组织召开各层面通报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释疑解惑工作,统一全区上下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的思想认识。要通过座谈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分层分类开展释疑解惑工作,探索举办园区“公众开放日”活动,增强居民群众对绿色石化的了解和感受。做好重大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并引入“一票否决”制,对要建设的新材料产业项目规划选址、环评内容、用海受理等进行网上公示,选取多个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现场张贴公示。要随时跟踪社会舆情,关注重点风险环节,对造谣、煽风点火者给予法律制裁。
①链长制: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利用其协调能力突出、人脉资源广泛等优势,牵头负责一条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等工作,在地方最高层面上保障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持续发展。
②“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创新创业的各类主体和要素融通创新、协同创新的一个生态系统。“产”是以企业为主的产业化活动;“学”是以高校为主的教学活动;“研”是研究开发或科技创新活动;“用”是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金”是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才”是科技人才团队的引进培育;“政”是政府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介”是科技中介服务;“美”是美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云”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
③“绿电”: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太阳能、光伏板等,将风能、太阳能等转化成电能。
④“蓝碳”: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⑤ 走航检测:通过移动检测车边走边测,对区域VOCs进行高空间分辨率的监测分析,获取区域浓度分布,发现问题区域、问题企业、问题工段,明确区域的VOCs总浓度、分物种VOCs排放特征以及区域多次走航的分布规律。
⑥ 本质安全: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
⑦ 人才飞地:指注册在定海的企业,在上海、杭州等创新资源集聚地区,建立集中办公区域、创业园区等,搭建信息资源平台,打通人才、资金、项目流通共享渠道,实现项目孵化在异地、产业化在定海的一种柔性引才方式。